收录于话题
#100所心生向往的幸福学校
20个内容
建华教育提雅学园(Theia Academy),是理想化、乌托邦化的未来学校,却又是在中国的一次非常务实的实践。
未来的中国教育,会因为越来越多的提雅学园这样的教育创新而发生改变的。
看似学校里有很多讨好学生的新潮的书店、时尚的咖啡馆、舒适的社交空间,而且还不考试,没有班级,而是类似哈利波特的学院制——其实,是将学习生活与以孩子为中心教育理念达到了一致;看似校舍很现代,很时尚,由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马清运操刀设计——其实,这不仅仅是一栋教学的建筑,更是一所大家都在憧憬的“未来学校”的实践空间;看似是一帮痴心于教育的“傻博士”,用强大的学术能力来教中学的孩子——其实,他们是在走完教育的所有环节之后,带着自己对人生对教育的彻底反思,回馈给下一代;看似是为了中国的孩子更好地申请国外名校,出国留学——其实,是让中国的孩子沉淀更扎实的世界文化素养,成为照耀世界的中国人,未来能在更广阔的中国主场做贡献;看似有外教、有项目制等很西方的教学方式——其实,教学既不用IB,也不用AP,外教控制在25%,自己研发了一套立足中国面向全球的教学体系;看似是一所混龄的四年制的、帮孩子走入理想大学的创新型高中——其实,他们想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这四年的帮助,而是找到一生中生命价值的火苗和光芒;看似是在北京牛校环伺的海淀区老牌知名学校校园中诞生的国际高中——其实,它不仅不是一所传统概念的国际学校,而是实实在在的、立足中国的、以创新教育为理念的国际高中;看似是一所和美国的High Tech High、Think Global School类似的面向未来大胆创新的学校——其实,它谁也不模仿,谁也不追随,而是用两年多时间自我研发了一套教育体系,探寻教育最本质的一所学校。这所即将在今年9月迎来创始届学生的学校,其实是26年老牌名校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文中简称“建华教育”)在北京亦庄精心打造的创新型全球化高中,它有一个崭新的名字,叫做“提雅学园(Theia Academy)”。是的,这是一所很神奇、很个性、很独特、很有趣的学校。它跟中国现有的所有国际学校都不一样,它也跟全世界的各类创新学校也不一样——它是一所在中国,由一群毕业于清华、北大、中科院的博士,以及曾在剑桥、伦敦政经、约翰霍普金斯、日本北海道等海外一流学府归来的受益者,怀抱对过往经历及传统教育的反思,给今天的孩子们带来的一所突破传统国际教育的创新学校。按照这所学校对教育的未来愿景,创校团队希望让教育回归本质面向未来,能够真正实现——“成为有光的人,指引自己、温暖他人、照耀世界”这一目标。这是我跟建华教育提雅学园创校团队,从上午11点聊到下午5点之后,对这所学校的认识。我把对这所学校的这么多感受,先一股脑地写出来,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回到家里之后,我和三川聊得很激动,生怕忘了,就先把上面的感想写在了手机里,我很想和大家分享这种新鲜热辣的第一感受;第二,这所学校虽然在今年9月才创始届开学,但是,作为20多年的记者,和长期关注创新教育的童书妈妈创立者,我发现我至少有十几个选题很激动地想要写。有的来自于学校,有的来自于这帮筹办这所学校的博士们。三川听我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这所神奇学校的故事之后,突然问了我一句:“你会让小丸子去这所学校吗?”好的,我先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请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然后,帮我一起来回答。(这篇文章,因为我憋不住,会写得很长,但请家长多一些耐心看完,因为,能到这个学校上学的孩子,未必很多。但是,这所学校的做法、思考,却对所有的家长都有很大的借鉴价值。7月提雅学园将在线上举办系列活动,希望进一步了解这所创新高中的家长,可以关注文末预告。)
起初,提雅学园筹备负责人王强博士跟我讲了很多办校的渊源,他本人也是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校长助理、北京市建华亦庄高中(筹)副校长,我也听得很入迷,这个时候,他忽然讲了一个小故事。在提雅学园创校之初,团队中有些老师还在建华的初中部、高中部工作,到底该怎样设计并实现一所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学校呢?他们相信既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就应该直接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
▲2018年秋提雅学园邀请初高中的孩子们共同头脑风暴理想的高中生活。
于是,几位博士们把一群中学生叫在了一起,或许,是因为平时也和学生打成一片的缘故,孩子们很“放肆”,赤裸裸地袒露了他们的梦想:
听到孩子们的答案,这群博士们是有些出乎意料,这些孩子真是“想得美”。但是,随着新学校规划一步步落地,大家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这些美梦,在提雅学园竟然都一一实现了。比如,在提雅学园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考试,而是通过自己研发的“目标-经历-反馈”体系,让孩子、家长、导师们一起,持续地帮助孩子们进行成长性评估;这里还设有交给孩子们自己经营的咖啡馆,他们当然可以自主选择提供健康又好吃的菜单,还有带有科技感的无人超市,而且,在每个学院的空间里,也都有提供食物的餐饮脑暴区;而在他们未来学校的一楼西侧是一个很酷很潮流的书店,不是那种只有学习图书的学校图书馆,而是一个可以开新书发布会,可以举办演讲、论坛、沙龙的书店;
至于好玩儿,就更多了,除了常见运动外,游泳、击剑、壁球等项目都有体育俱乐部,有生活馆,有跨学科的各种活动,还有外出经历等各种活动,甚至外出的地点和项目学生们都可以参与商定,够好玩儿了吧……这个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如果我们真正按照“学习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去规划一所学校——那么,就可以建立一所孩子们发自内心喜爱的学校。也只有建设一所他们真爱的学校,才能帮助每个孩子迎来更好的自己。▲2018年秋,提雅学园创校团队部分成员与学生合影。首先,他们是清一色博士、海内外一流的硕士。在学业上,拥有中西方最优秀的教育经历。其次,他们是跳脱了“学术”光环之后,再来看待教育、思考教育、实践教育——这才是提雅学园最难得的地方。在交流中,王强博士提到,提雅学园的初心其实很简单。当提雅学园创校团队的一群“傻博士”,坐在一起讨论要办一所什么样的高中时,很快在同一个点上达成了共识:作为“受过最好的教育”和“最好地受过教育”的一群博士,当我们重新审视曾走过的、所谓“完整”的教育之路时,却发现它似乎很不“完整”。
尽管他们征服了N多考试,屡屡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但是对自我的认知却如此稀少——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不知道自己是谁,分不清喜欢和擅长一件事的差别,糊里糊涂地踏入某个专业,挣扎着坚持了4年、6年、12年,甚至更久......
但是,他们擅长学习,具备因充分训练而带来的种种能力,到头来却发现真正阻碍前行的是初心或对事物本身热爱的缺失。所以,提雅学园的初心从一开始就很清楚:教育只有回归真实,才能更好地影响与之有关的每一个人,帮助他不断迎接更好的自己。听完提雅学园的建校故事,我深有感触。大多数中国家长,都很想让孩子尽可能地接受最高的教育,“只要孩子能继续读,家里就全力支持”。尤其,是家长自己没有考进清华北大人大复旦这些名校的;尤其,是当年自己因为种种原因没有继续考研读博的;尤其,是没有过出国留学经历的……家长们都渴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够不留下教育上的任何遗憾——只要他愿意学,有能力学,最好都读到博士。但是,是不是只要读到博士,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呢?是不是读了博士,人生就可以没有遗憾了呢?是不是为了读到博士,可以不闻窗外事呢?
而提雅学园的博士们,在经历过后,对这个问题,有着不太一样的思考。就像谭静校长和我们说的:
我们相信,培养一个“瓷实”的少年,让他“认识自己、养成美德、发展理性,寻找某种完美的、自足的状态”,远比他看起来有多么“优秀”重要的多。
我想,如果是没有读过博士的老师,这么说,会让人有些存疑;但是,一群读过了博士的老师,现身说法,来引导孩子进入超越“教育就是为了更高学位”的更广阔、更深入的境界,是非常具有说服力的。一说起国际学校,大家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为了出国读书的预备学校”。校舍高大上,老师全外教,上课用英语,课程用IB、AP、A-level,校服特洋气,活动很多,游学去国外……而选择国际学校的家庭,就是有钱有知识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不参加高考,直接去国外上学,然后在国外工作,或为外企工作,最好定居在国外,拿绿卡,拿身份,最后成为外籍华人,光宗耀祖。但是,这难道就是中国孩子接受教育的最好出路吗?
如果说,过去中国的经济条件不好,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在中国工作生活所获得的回报不如在国外的话。那么,随着这几十年中国的发展,对于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来说,最能做出成就并获得回报的地方,肯定是在中国,而不是在外国。换句话说,中国的发展更需要懂中国、懂世界的中国人才;中国的人才,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做的和中国有关的事情,不仅可以改变中国,还可以影响世界。王强博士告诉我,他们的决心绝不是培养出了国,留了学,然后和中国断了关系的人才;而是培养立足中国,也拥有世界的眼界和格局,无论以后在哪里工作生活,都可以以中国为自己的价值核心,做的事情不仅贡献祖国,还可以造福世界的人才。
这一点,我的感受也更加鲜明,我们可以在中国实现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国家价值的一致——而不是抛开自己的文化和种族,把自己改造成为一个西方价值、文化、传统的准西方人。在创校的过程中,总有人问我们:“你们是跟国外的哪个高中合办的,跟国外的大学有没有合作,采用的是哪套教学体系?”
这些问题恰恰反映了我们当前的国际教育似乎走入了一个“照搬照抄”的误区。其实中国的国际化人才一定得用中国自己的方法来培养。
其一,很多国外的教学体系,其实也非常学科化(学科化已经被全世界教育界公认的不适合未来教育的方式)。很多人不是这方面专业的人,他可能不知道,西方的很多教学体系,也是很落后的。其二,如果提雅学园想培养的不是留学后就变成外国人,而是具有中国自信的国际化人才。那么,学生的中国自信过度靠老外来培养,这个逻辑上就讲不通。其三,是教育主权的问题。你会看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际的形式会让中国特别需要一群人去建设未来的国家、建设未来的世界。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要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那么,我们希望培养有国际视野、国际能力的国之栋梁,代表中国去解决很多在未来的国内、国际问题,让中国发展的越来越好,让中国为世界贡献力量。
而且,新兴国家和地区,一般都经历过“本土人才大量流失、本土人才少量回归、本土人才大量回流、开始吸收外籍人才”这四个阶段。这些年,我也从周围家庭的选择中明显感受到,中国已经从“出去的多,回来的少”的前两个阶段,变成了“出去的多,回来的多”的第三个阶段的平衡式流动,未来,可预见将会出现“回来的超过出去的”的趋势。也就是说,中国已经走在“全球人才聚集“的道路上,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最能发挥才干的地方,毫无疑问肯定是中国。所以,按照提雅学园的办学理念,他们会限制外教比例永远不会超过25%,一定是75%的中国老师。但是这些中国老师一定是具有国际视野、格局,国际化水平、能力的,这是他们的一个非常核心的教学思路。这也是提雅学园不选择照搬现成的“国际课程”的原因。▲提雅学园与国际教育领域的优质学校共同推进更多方向上的合作。交流中还了解到,提雅学园团队先后参访了斯坦福(Stanford University)、密涅瓦(Minerva at KGI)、霍肯中学(Hawken School)、千禧学校(Millennium School)以及HTH等美国著名的创新型大学和中学。经过对国内外的主流课程体系深入研究、加上多年教育一线的实践经验,研发出了一套系统性教育培养体系——目标-经历-反馈(Goal-Experience-Feedback)(以下简称GEF)。▲提雅学园GEF(Goal-Experience-Feedback)教育培养体系。提雅学园教育培养体系负责人陈闽江(中科院物理学博士,曾主导北京市建华实验学校新版高中课程方案设计),对此分享说:这套GEF培养体系的逻辑来自于教育本身:我们认为人的成长和学习,就是基于他有自己的目标,然后通过不断经历、学习,再不断反馈、修订,从而达到目标。
为了将这三个目标落地,提雅学园GEF教研团队筛选了12种国际教育必须的素养能力,搭建了通用素养模型和知识技能图谱,从知识、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将提雅学园的育人目标结构化展开。这个体系最让我欣赏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系统的创新。我们常说项目制学习是创新,但它其实仅局限于教学法层面或是学习方法层面的创新,是一个“点状”的产品。
但是提雅学园GEF教育培养体系的创新,将“目标、经历、反馈”三个重要的环节紧密串联在一起,系统性、持续性地支持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面向下一个更为复杂的时代,面对崭新的世界及其文化关系,我们相信提雅学园的方法能够培养出内心丰盈、身怀中国力量的孩子,支持他们走向世界的舞台,有所追求,有所成就,有所贡献。我们见过听过很多中国的学校,会说自己是中国的夏山、中国的伊顿……这没有什么错,可以让家长很容易知道这所学校的特点。但是,就会陷入另一个逻辑困境,就是大家去比较,谁更纯正,谁更像。而且,这永远是有一个瓶颈的,中国的夏山,就算做的再好,也不可能超越英国的夏山;中国的伊顿,就算做的再好,也不可能超越英国的伊顿——因为,标准不在你这里。交流后,提雅学园给我的最大的感受是,它虽然也是创新学校,但它既不是中国的High Tech High,也不是中国的Think Global School,而是自己原创的创新学校。也就是说,在全世界,提雅学园是独一无二的,你不能用某个现成学校的标准,来衡量提雅学园是不是足够纯正、足够正宗——就像陈闽江博士说的,提雅学园有自己的教育标准,不是去刻意模仿谁,而是对全世界做的好的教育方式,学习、启发、借鉴、融合。无论是学院制、导师制、混龄制、选课制……还是项目式、跨学科、反馈体系……这些教育上的方式,最终服务的,是提雅学园的教育观。提雅学园愿意回归教育最原初的价值: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养成美德,发展理性,寻找某种完美的、自足的状态,将人类最高尚的生活和人类幸福寓于个体的德性与心智的完善之中。
提雅学园愿意追求更接近教育的本相:以智启智,以美换美,臻于至善。但是,是只教给你知识,还是也帮你找到自我价值,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只教给你知识的,做的越来越好,就会越来越有效率,最后,就成为了一个“教育工厂”。用最好的原材料,最合理的方式、最科学的管理、最快的时间,把尽可能多的知识,装配到每一个学生的头脑里,出品一批又一批的拥有很多知识且能够通过检测的产品,也就是成绩好的学生。然后呢,淘汰掉不合格的次品。所以呢,你会看到,现在的学校,先挑原材料的学生,再进行大量高强度的教学,然后不断训练学生的考试能力,最后,以升入更好的学校的学生,为学校的教育成果——成绩不好的孩子,连出现在光荣榜的机会都没有。
提雅学园也挑学生,但是挑的是教育观念和提雅学园一致的家庭。那么,提雅学园的理念或者育人目标是什么呢?在这所学校英文校名里,Theia是希腊神话中的光明女神,意思是从洞穴里走出来的人因为光而看到全新的世界。提雅学园,就是让每个孩子可以成为自己的光,成为有光的人,即使他们离开了提雅学园、进入大学、走入社会,也依然能够“指引自己、温暖他人、照耀世界”。这不是一句口号,提雅学园所有的教学、管理、规划,都指向这个目标。最简单的例子,我发现,在陈闽江博士给我展示的为提雅学园2020年-2023年孩子们在校学习规划中,以及针对孩子们从2020-2037年的成长反馈模型中,还可以看到到十几年之后的2037年,围绕他们的成长而进行的追踪评价设计。那个时候,孩子们早就从提雅学园毕业。▲在提雅学园自主研发的PRISM评价系统中,每一位孩子可以清晰地看到几年来,在各个素养上的不断进步。也就是说,提雅学园不仅仅是在这三年或四年里,去完成一个学习、能力、素养的教学任务,而是要对这些孩子们未来的人生做长远的设想!在他们眼里,每一个学生,是有生命的人,是会长大的人,而不是来接受培训的机器。甚至,提雅学园创校团队也设想,未来十年后、二十年后,已经毕业的学生,还可以回来,用各种方式来引导新的学生。如果老师帮助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那么,每个孩子的色彩可以不一样,大小也可以不一样,发光的时期也可以不一样。但是,有了属于自己的光之后,就可以抵御外界的寒冷、孤独、困难、痛苦。然后呢,就可以一直为这份光增加强度,让这份光指引着自己前行。这份光,小的时候,可以指引自己,大的时候,可以照亮他人,再大的时候,可以照耀世界。这份光,不是那些被更迭的知识,而是可以不断学习,让光一直闪耀,伴随一个人的整个生命——乃至,这种光用其他的形式,一直能够存在并造福整个人类。▲一位学生在提雅学园课程体验中所经历的素养培养与评价反馈各环节。童书妈妈前不久,还专门和朱永新老师一起,与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家长在线上围绕他的著作《未来学校》,探讨在中国实现的可能。提雅学园,虽然猛一看,并不是从建筑、形态上很新潮的未来学校的样子。但是,在看似朴素的建筑内部,他们却把未来学校的形态,做了最大可能的实施,把未来学校的精髓部分,渗透到整个学校里去。可以说,提雅学园,是理想化、乌托邦化的未来学校,在中国的一次非常务实的实践。未来学校的设想,学校将被学习中心取代;社会上有不同的学习中心,任何人都可以来到那里进行学习;学习是按个人来规划的,而不是分学科、班级、教室的;最终,每个人都可以学到自己想要学的,而不是按照统一的考试来评价学生。陈闽江博士说,在提雅学园,传统的考试、分数、排名被打破了,更重要的还是给予学生反馈——并不是简单地取消传统的纸笔测试,而是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在空间上,提雅学园对外观看起来传统的教学楼,进行了内部创新改造。为什么要打掉很多的墙,是让这些空间尽可能的开放、联通、可重组可复用,为什么有非常多可支持书写的墙以及大量移动屏幕,都是因为,共同体里人和人之间真实互动关系的需要。像开篇提到的,在提雅学园的一楼,没有任何的教室,而是书店、咖啡馆,更像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实际上,在保证安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这里也向外界预约开放的。孩子们在这里,能够参与运营决策,也能够参加更加社会化的如新书发布会、演讲等的活动。还有每个学院专属的社交空间,这是马清运设计上的精彩之处——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一起来布置这个属于他们自己的空间。每个学院都有年龄、个性、特点不一样的孩子,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学习。
每一位在提雅学园学习的人,并不是一定要按照某个固定的标准,去达到某个目的。而是去按照自己的规划,去逐步实现自己的能力和素养的整体上的目标。深入了解后,我意识到,提雅学园既不是全部都项目制学习的学校,也不是完全放任孩子自我成长的学校,而是一所并重知识、素养的学校。所以,在提雅学园,衡量学生学习成长成果的,也是两个,一个是GPA成绩,一个是素养发展档案。在素养上,提雅学园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的美好人生基本素养为核心,参考了21世纪核心素养体系、OECD的核心素养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素养体系,美国4C核心素养体系等研究成果,融合形成了“3个维度,共12个通用素养”的系统模型”,以支持提雅学园伙伴们的个性化成长。在知识上,提雅学园整合了国家课程标准、美国Common Core Standards和AP、SAT的知识大纲,创建了自己的领域知识图谱,这些知识点将贯穿在我们不同模块的学习内容中。
第一学年,重点完成底层核心学习模块,领域通识学习模块的学习,打好“指引自己、温暖他人、照耀世界”的认识与方法基础,并通过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和活动开阔眼界、提升素养。
第二、三学年,在完成其它底层核心学习和领域通识学习必修内容的基础上,逐渐找到自己感兴趣深度发展的方向,参照未来大学和专业选择的意向进行学习和体验。
第四学年,完善申请材料,申请大学,并完成个人未来发展项目。而对于学生的生涯以及申请规划,则从一入学开始伴随孩子四年。
最终,孩子们在提雅学园完成的,是一个“经历系统”。这个经历,是孩子们在这里真实成长的每一场活动、每一门课程、每一个场景、甚至是每一个镜头,包含了素养发展和知识能力掌握的所有过程。在提雅学园,不称这样的学习是“课程”,因为那是老师教给学生的;而是称之为“经历”,因为那是每个孩子自己体验和收获到的。其实,国外大学更希望看到每位申请者的个性化特质和特长,这些是不能通过标准化的考试来反馈的。
提雅学园没有在教学中完全采用IB、AP体系,但是,提雅学园却是“掌握式素养成绩单联盟”(MTC)的正式成员校(没有分数的成绩单,已获得哈佛等百所名校认可)。
▲2019年4月建华教育提雅学园项目正式加入MTC。
陈闽江博士还展示了提雅学园自主研发的“棱镜·PRISM线上素养发展平台”,这一平台将链接孩子们日常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经历,借助技术手段将每个人的素养发展情况数据化和可视化,并生成阶段性成长报告持续追踪,给予孩子们真实和全面的反馈。
▲提雅学园棱镜·PRISM线上素养发展平台部分截图。
从孩子们入学伊始,基于他们的个性化特质和学习经历,在坚实学术能力基础上,侧重评价合作、创新、领导力、批判性思维等软实力,采用“GPA成绩单”和“素养档案”的双轨制成长报告,从而真正反映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支持他们和大学之间完成更好的匹配。现在的学校,把学习作为唯一的内容——所有和学习本身无关的科目、素养,统统都要给学习让步。所以,很多学校,是没有什么体育课的。仅有的体育课,就是为了应对体育测试的训练。也有一些学校,为了在升学的时候,有更多的履历可填,开发一些容易拿奖的体育项目,让一些少数的学生去参与。体育交流是打破文化界限的一种沟通方式,全身心的健康,是教育所必须追求的目标——而不是培养一批身体羸弱、心理脆弱、只会做题、不会运动、不敢上台、不敢表达的书呆子、文秀才。未来的社会,也只有全身心的健康的人,才有可能应对社会激烈的竞争,以及很好地进行团队的合作——社会上,是不能只靠一个人在那里闷头做卷子就可以取得成就的。提雅学园对孩子们有一个非常亮眼的健康发展规划:至少发展出一项陪伴终生的运动爱好!而通过这个很具体的目标,以俱乐部的形式,让孩子们提升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鼓励他们实现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身体、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全人健康的理想状态。在提雅学园,除了常见运动外,游泳、击剑、壁球等项目都有体育俱乐部,有生活馆。提雅学园,以“学院制”和“导师制”代替了传统学校的“行政班”。每一位来到提雅学园的孩子,可以根据兴趣爱好、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等选择加入不同的、哈利波特式的学院。而且,学院内的孩子们可以共建属于他们的社区和社群,而不是老师们规划好学院,让学生去被动地选。学院制有什么好处呢?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沟通交往、制定规则、处理矛盾等,而混龄、跨年级、学长制等也将不断增强彼此间情感传递和链接。所以孩子会以学院的方式住在一起,然后他们会有交流,会有议事,会有研讨。他们也会组织学院与学院之间的PK,包括体育,戏剧等等活动。而且特别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学生离开学院之后,还可以在若干年之后回来,他还会看到这个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比如说提雅学园专门在学校空间里面设置了学院的空间,他可以把他自己获得的成绩,曾经岁月里面留下来很宝贵的东西放在里面。同时,每一位孩子在提雅学园就读期间,都会有一位经过双向选择的成长导师陪伴和引导他,而不是监督他。成长导师会与孩子们每周面谈沟通,交流兴趣特长、情感情绪、未来发展等目标,并将目标阶段性分解,不断制定、实施、调整行动方案。从入学伊始便逐步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我驱动能力。提雅学园创校团队中最受建华学生喜爱的班主任和理综学霸陈阳博士说,我们曾经根据建华的住校生时间做了一次计算,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点。我发现,课堂上的学习,占了50%。而另外的50%的时间,是他吃饭、自己看书、跟朋友聊天,也包括做其他活动和课程的时间。
▲陈阳博士搭建提雅学园学生成长导师体系。
陈阳博士说,我们过去都认为那50%的正式化的学习,才是教育;而生活化的学习,就不算教育。
但是,我们认为“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学院生活、健康发展和导师陪伴就是我们的另一套体系,我们把它叫做“社会生活”。两个目的,第一个就是帮助孩子建立社会化存在,第二个就是帮助孩子热爱生活。
▲提雅学园部分项目制选修课程。
我很相信,提雅学园会按照他们的设想,去做出一所中国原创的国际化创新学校。这种信心的来源,来源于我们和提雅学园整个团队很长时间的接触,他们从校长、老师、筹备团队,所展现出来的真诚的态度。这种信心,也来源于他们非常坦诚地告诉了我们,他们最真实的对教育的理解,对留学、对名校、对博士、对专业、对人生和个人价值的思考。这种信心,也来源于他们要做中国的国际化的创新学校的自信,他们在理性分析的情况下,很坚定自己要走的道路……当然,这种信心,也来源于在创始届新生入学前,他们的课程体系,已经在建华的学校里进行了几轮的实践、磨合、更新。而提雅学园背后则是在教育领域深耕26年的建华教育,其核心的是早在1993年创办的北京建华实验学校,是一所全日制民办学校,堪称北京老牌的民办名校。作为建华教育的国际高中,提雅学园也将在今年9月迎来第一批创始届孩子。这所建立在26年的老牌学校的经验之上的新学校——是一所既有优良的传统,也有创新的基因,一直在知识、能力、素养上有非常独特的理念,丰富的经验的新学校。
最后,我想回到三川问我的那个问题:你会让小丸子去这所学校吗?放在几年前,我们都很难想象,在北京会出现这么一所按照未来学校去规划的学校;而且,一做起来,就达到了很高的标准;
这不是一个具有教育情怀的个人的小实验,而是生发于传统正规的学校非常专业的教育创新;未来中国教育,会因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创新而发生改变的。
所以呢,答案也自然有了,只要是家庭(家长和孩子)能够认同这种创新教育的理念,其实,都可以按照各种的条件,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我开玩笑地说,说不定,未来这些创新学校也可以打通,一年在探月学院,一年在提雅学园……也是很有可能的呢。
2020年7月将与您共同感受,这所来自建华教育的创新国际高中。▷7月5日 星期日 19:00,提雅学园创校团队在线分享:面向未来的新式国际教育。▷7月9日 星期四 19:00,建华教育提雅学园特聘老师梅凌婕,带来线上互动课:哈佛商学院的谈判课——那些谈判中的心理技巧。▷7月11日 星期六 19:00,建华教育提雅学园语言与文学领域负责人金枭,带来线上互动课:创意写作——故事车轮战。2020年暑期,提雅学园还将举办第3季「转向光」学习体验活动,将具有典型性的课程内容和形式抽提出来,设计形成心理学、艺术设计、程序算法、高阶思维、人文社科、数学等领域,6门线上课程充分体现提雅学园培养理念的课程。邀请14-16岁对提雅学园教育理念感兴趣的小伙伴参与学习和创造的过程,助力大家在兴趣方向上不断探索和成长。同期,提雅学园将邀请更多「有光的人」来到「Theia·阅」真人图书馆,诉说他们的有光故事,通过精彩而真实的经历挖掘,给予成长期的小伙伴启发和收获。
欢迎大家报名,转发群友和朋友圈,
让更多家庭和孩子在这个假期有所收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建华教育「提雅学园」官方网站